尊龙官方网站首页

网站地图

蚕豆锈病

阅读 2199
2025-01-11 11:46
柑橘黄叶症状示例0
柑橘黄叶症状示例1
柑橘黄叶症状示例2
柑橘黄叶症状示例3

简介

锈病是蚕豆的一种重要病害 。漫衍广泛,长江流域发生普遍,减产10%~30%,对蚕豆生产有明显影响 。北方零星发生,对产量有轻度影响 。

为害症状

为害叶片、茎杆、豆荚,以叶片发病最重 。田间发病早的重病田往往显现一片火烧状 。叶片发病后最先泛起黄白色斑点,不久变为红褐色近圆形的突起疤状斑,外围常有黄色晕圈 。扩大病斑后,表皮破裂,散出红色粉末(夏孢子) 。发病后期或寄主接近衰老时,夏孢子堆转变为黑色的冬孢子堆,或在叶片上长出冬孢子堆 。叶脉上如果发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时,叶片变形早落 。也有时在叶片正面及荚上发生黄色小斑点,以后在小点四周发生橙红色斑点,以后再继续形成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 。

侵染循环

(1)越冬与初侵染源 。病原的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 。(2)流传特点 。蚕豆出苗后冬孢子萌发为担孢子,靠气流流传到蚕豆叶片上,首先形成性孢子器,再形成锈孢子器 。发生的锈孢子随风飘落到蚕豆茎叶组织,然后形成夏孢子堆,发生的夏孢子再随风骚传,进行多次再侵染,使病害蔓延扩大 。人、畜、工具的接触也可流传 。

发生因素

(1)品种因素 。早熟品种生育期短,可避病 。(2)气候因素 。病原喜温暖湿润,气温14~24℃,适于孢子萌发和侵染,夏孢子迅速增多,气温20~25℃易流行,所以多数蚕豆产区都在3~4月气温回升后发病,尤其春雨多的年份易流行 。冬春气温高,早播蚕豆年前即开始发病,形成发病中心,到第二年2~3月后,雨日多,易大发生 。(3)栽培因素 。低洼积水、土质黏重、生长茂密、通透性差发病重 。植株下部的茎叶发病早且重 。

防止要领

(1)农业防治 。实行倒茬轮作 。合理密植,通风透光,降低湿度 。适时播种,防止冬前发病,减少病原基数,生育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 。合理密植,开沟排水,及时整枝,降低田间湿度 。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,集中烧毁或深埋 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30%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,或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000~1 500倍液,或50%萎锈灵乳油 800倍液,或50%硫磺悬浮剂 200倍液,隔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 。
作品及评论仅代表作者本人,尊龙官方网站首页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
评论(0条)

这里还没有评论,成为第一个发表意见的人吧!
尊重他人,文明发言
喜欢 0
0
0
0
网站地图